雨花臺上秋色濃,先烈冢下意尤深 在這里, 你可以輕輕拾起地上一片片泛黃的梧桐葉,每一片秋葉都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及照片,通過這些歷史的碎片, 去回憶那段風云激蕩的崢嶸歲月;在這里, 每一縷秋風都吹過歷史的塵埃, 你隱約的能聽到先烈們深沉、厚重而又堅毅的吶喊:為了新中國,為了民族復興,前進,前進! 南京雨花臺,一座承載著深厚歷史與文化底蘊的山岡,靜靜地矗立在江蘇省南京市主城城區南部的雨花臺區。這里不僅自然風光旖旎,更是革命精神與愛國情懷的圣地,吸引著無數游客與市民前來緬懷與敬仰。民國十六年(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叛變革命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雨花臺是國民黨屠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愛國人士的刑場。這二十二年中,約有近十萬的共產黨人、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革命的志士、愛國人士在此被殺害,壯烈犧牲。雨花臺烈士紀念碑,碑名和前面烈士紀念館的館名都是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的。紀念館有文物藏品5381件(套),其中珍貴文物556件,包括郭綱琳致倫兄信、賀瑞麟的獄中日記、謝士炎《獄中詩》手稿等一級革命文物18件。 近日,中鋼制品院馬鞍山(彈材)支部部分黨員在支部書記張峰山的帶領下來到了南京雨花臺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一行人先行來到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對烈士進行了悼念,默誦了紀念碑原文。隨后又參觀了紀念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東西長92米,南北長49米,中間主堡高度為26米。整個建筑面積5900平方米,1988年建成對外開放。紀念館內陳列著雨花臺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史料。他們當中,有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領導人鄧中夏、惲代英、羅登賢,有劉少奇的第一位夫人何保珍、中國共產黨的一大代表陳潭秋的妻子徐全直,有毛澤東介紹入黨的毛福軒、曾任新四軍秘書長的朱克靖、八路軍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劉亞生等等。 張峰山在參觀后組織黨員進行了座談,對先烈們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進行了緬懷,對偉大祖國取得的成績表示由衷的贊嘆,對生長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而自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毫不動搖的跟黨走,堅定不移的接過先烈的接力棒,立足本職自工作,做優做強企業規模,為偉大的民族復興添磚加瓦。支部所有黨員干部要以此次黨建活動為契機,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明確工作思路,黨員干部要以上率下,繼承發揚革命先烈的關輝傳統,對照安全生產經營目標,做到有令必行不遲緩,全力沖刺四季度,奮力完成2024年收官工作目標任務;同時要提前研究,盡早謀劃明年工作,為明年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礎。 最后讓我們以惲代英犧牲前對身邊的年輕戰友說的話來結束此次黨建之旅吧:年輕人,要有決心干三十年革命,那你還不過五十歲,接著再搞三十年的建設,你不過八十歲。我們的希望,我們的理想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恐怕也實現了,那時世界多么美妙!也許那時年輕人……也不易領會我們走過的令人難以設想的崎嶇道路,我們吃盡苦中苦,而我們的后一代則可享到福中福。為了我們最崇高的理想,我們是舍得付出代價的。 我們可以自豪的告慰先烈:我們接過了你們賦予的民族復興接力棒,在我們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以及偉大人民的拼搏努力之下,偉大的祖國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這盛世如您所愿!(張勝利) |
中鋼制品院馬鞍山(彈材)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時間:2024-11-19 人氣: